有一位网友提问:
如果孩子患有孤独症,不送她去机构作治疗干预,送她去学校上学,平时在家多陪陪她,帮她融入新集体,把她当做普通孩子来养,她会自愈吗?
类似的提问还有很多,我们也总能收到家长留言,既然孤独症没有生理指标衡量,是不是随着成长,孩子就好了?如果孩子确诊了孤独症,不干预的后果,非常可怕!
高度训练时,孩子的进步会大大提升;干预时间减少了,孩子相应的也会退步。
不干预,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可怕:沟通能力退化,身体机能退化,社会性退化,。
所以,家长不仅要给孩子进行高密度的训练,还要学习专业和科学的方法,进行干预。
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的疾病,以交流障碍、局限的兴趣、社会交往障碍、刻板与重复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症状,目前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疗孤独症,但是可以通过高密度的干预,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。
我国已经有超过大约1000万孤独症患者,但是目前对孤独症的,依然存在很多误区。
01依赖于药物,有药就试?NO!
目前孤独症病因不明确,暂时也没有针对性的药物能够治疗。所谓治疗孤独症的药物,通常是针对孤独症患者的某些外在表现症状,如多动、睡眠障碍、焦虑等。
目前被证明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康复训练。尽早发现、及时干预,个性化、分阶段地制定稳定的训练计划,可以促使孤独症孩子提高各方面的综合能力。
02说话晚,长大就会说了?NO!
语言发育迟缓不是自闭症的诊断必须条件,但是很多自闭症孩子说话都很晚。当一个孩子语言发育迟缓,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社交方面是否也有障碍,能不能使用非言语交流。
孤独症孩子的“不合群”、“说话晚”,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善。家长一定要及时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,盲目等待只会让孩子错过最佳干预时间。
03需要经常更换训练方法?NO!
现在家长都比较喜欢网络搜索,常常能搜索到很多效果不错的方法,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态度,但是好的方法有很多,如果每种都只学一些皮毛,就应用到孩子身上,反而会耽误孩子。不仅没有良好的改善,反而还会使情况加重。
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,不仅是孩子,家长也要做好打硬仗的准备,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和孩子能力的有效方法,坚持使用,学透学深,才能见到效果。
04单纯训练孩子某个技能?NO!
我们给孩子做训练时,如果只是专注于形式技能的培养,而忽视了核心技能培养的意义,这样孩子可以学会一些技能,并没有改善其真正原因,而且父母今后会非常的累。
比如折飞机,我们的训练重点不是教会他折飞机,而是教会他在折飞机的过程中关注人,关注别人的感受,学会分享.......
如果能够在每一个项目训练中要求孩子关注人,在关注别人的感受同时,与他人互动,那这种训练才是”走心”。
05孩子交给机构就不管不问了?NO!
有些家长工作比较忙,一些机构不想受家长影响,两者一拍即合,机构关起门来训练孩子,家长在外努力工作,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。
希望岛一直倡导要家校共育,康复训练不只是机构,家长更是孩子的引路灯。从我们的康复案例看,那些成功“摘帽”的孩子,家庭训练做的都非常到位。
家庭是孩子生活最长久、最真实的环境,如果家长能掌握专业的训练方法,在家也可以帮助孩子,发现错误行为,及时纠正,这样孩子的进步才能快速、持久。